金剛手菩薩,梵文Vajrapani,藏名『恰那多傑』,
又名金剛手、密主金剛手、秘密主菩薩、執金剛菩薩。
為大勢至菩薩的忿怒尊,位居金剛部部主,
金剛手菩薩因手執金剛杵,常侍衛於佛,
故稱之為金剛手菩薩。
手中握持金剛杵身為藍膚有伏惡之象徵,
因承襲自金剛部,冠上偶有阿閃如來化身佛,
具有除惡降魔的廣大神力,
為統轄一切金剛部的護法及重要本尊。
金剛手菩薩最早可能起源於部派佛教時期的密跡金剛。
他長期隨侍在釋迦牟尼身邊擔任護法,
大乘佛教相信他是菩薩的化身,
由釋迦牟尼處領受許多秘密教法傳承給後世。
金剛手菩薩是菩薩部大勢至菩薩的忿怒像,
與觀世音菩薩、文殊菩薩合稱「三族旌尊」或「日松貢布三尊像群」,
分別代表「力量、慈悲、智慧」三種特質。
其排列方式:中間係觀音菩薩,左側是文殊菩薩,右方則為金剛手菩薩。
在不同的時期,三族姓尊的形像有著不同的變化:
如其中象徵慈悲的觀音,早期為蓮華手觀音(Padmapani),
至後期轉變成四臂觀音(Shadakshari Avalokiteshvara);
而代表伏惡的金剛手,亦由寂靜的菩薩相改變為忿怒的護法相。
這個金剛手擦擦保存的相當完好,
金剛手菩薩呈忿怒相,頭部微傾,頂戴忿怒冠,
三目圓睜怒視,闊嘴大張,獠牙外露,容貌甚為凶猛,
右手高舉飛舞著金剛杵,是其顯著特具的標幟,
象徵「起正智猶如金剛,能斷我法微細障故」,
以勇武的戰鬥姿立於蓮華座之上。
後面指紋斑斑留下五個孔武有力的手指印記,
正好與主題金剛手菩薩力量的代表相互輝映。
全站熱搜